布袋戲工藝師紀錄片│布景彩繪藝師│李有明
五顏六色的螢光顏料 正等著被畫上眼前的布袋戲台

P0101_李有明_01

協助拍攝紀錄片
李有明老師採訪時的畫面

「布景如同門面,一眼就能看見自己的作品」

布景是每次布袋戲的演出都需要使用到的門面,李有明老師從布袋戲台到歌仔戲台的繪製,二十餘年裡已製作三、四千組佈景。可以在很多的地方看到自己的作品搭配著演出讓大家欣賞,這是李老師最大的成就感。

「因緣際會彩繪布景,畫著畫著就畫出興趣了」

李有明老師的爸爸從事布袋戲演出工作,李老師也在家協助經營,會轉而做佈景彩繪,是因為家裡之前遇到需要修補佈景,送去給店家時,店家跟他們反應前面已有大量的佈景得畫,預計換到他們時要半年才可完工。這讓李老師發現因佈景師傅難培養,導致供不應求的現象,有這麼欠缺人才的市場,家裡又急著用佈景,他決定自己試著動手來畫畫看,沒想到越畫越有興趣,便開始從事佈景彩繪工作。

「遇到矛盾困難就想如何去克服解決,不停嘗試不斷突破自我」

佈景彩繪實際操作跟在旁邊觀看是不一樣的,起初得靠李老師自己摸索,像因為布景的板子關係,顏料和使用的材質都是特殊的,有時候光是要找所需的顏料材質,都得花很長的時間尋找。李老師經常在與客戶洽談時,會遇到一些矛盾的要求,譬如希望布景大,繪製也要夠細膩,製作所能達到的跟客戶想要之間的平衡,需要思考如何去克服跟溝通。在經過這二十餘年的努力,李老師在布景這個領域不停的深耕,並也不斷的突破自己。

「如今成為師傅,培育人才、傳承手藝,也努力將台灣的特色發揚光大」

傳統產業就是夕陽產業嗎? 李老師覺得不可以這樣定義,他認為傳統跟科技是不一樣的,布袋戲有自己的專業、生存空間,其實可以做的工作是做不完的,從事這行無須過於擔心生活;加上全世界很少有使用大量螢光顏料在布幕上,這是只有台灣才有的技藝與特色,李老師希望政府可以將佈景彩繪推廣到全世界去,讓世界可以看見台灣的特色。

以局部拍攝方式表現細部
近距離拍攝表現創作之細節

「換個角度想,技藝好玩又有趣」

李有明老師分享:我希望年輕人來學習此技藝,除了此技藝的特色,也因為它很有挑戰性,需要運用你的智慧去克服你與客人之間不同想法的衝突,用你的意思構圖讓你的作品呈現是最好最精緻的;只要你不要把他想的那麼沉悶,其實是很好玩又有趣的工作。

布袋戲館工藝師紀錄片 人物專訪系列拍攝

雲林縣擁有全台數量最多的布袋戲團、完整的布袋戲文化脈絡,雲林縣被稱為布袋戲的故鄉,將虎尾郡役所再利用作為布袋戲館,成布袋戲推廣中心。委託我們參與雲林布袋戲館工藝師 – 人物紀錄片系列的原因是我們在訪談影片上有很豐富的經驗,因此這次找我們協助拍攝紀錄工藝師的技藝與作品介紹。

「採訪前做好資料蒐集與聯繫,確保拍攝當天訪談順暢」

在採訪前期,我們會事先了解工藝師本身與技藝的相關資訊,以讓我們方便擬定訪問工藝師的題目,例如: 我們會先想好開場的設定、故事背景的說明、技藝教學、結尾口號設計,這樣在拍攝訪談前,工藝師可以事先知道需要回答什麼內容,比較不會緊張。預先聯繫工藝師能配合的拍攝採訪時間日期、地點,我們會在約定的時間日期提前到現場場勘,依據適合取景的空間準備訪談環境,如室內太暗的話加入打燈。需要讓工藝師們的訪談聲音更加清晰,我們會配戴麥克風進行收音。

「訪談過程中依據工藝師的分享,決定不同構圖、取景與銜接」

在拍攝過程中,依據工藝師的分享內容做素材取景,像拍攝工藝師們的代表作品精緻處,或工藝師們如果有要親自示範技藝,我們也會以多機同時不同角度拍攝工藝師的製作過程,不用讓工藝師多次的重新示範,一次捕捉所有畫面角度。有時候因工藝師在採訪的過程中,因有手作課程導致攝影拍攝會中斷,這時就很靠導演與攝影師的經驗,去思考鏡頭銜接的構圖與場景設計,這也是我們在拍攝人物訪談紀錄片裡很重要的一環。

「後製運用字卡設計、音樂介紹,讓工藝師的故事更加精彩」

後製過程,我們運用簡單的字卡去介紹工藝師的背景,讓觀眾可以先迅速認識工藝師。由於工作場景的拍攝加人物專訪,整體素材的影片總長度為5~6小時,為了讓觀眾可以迅速了解人物故事,我們濃縮成6~10分鐘的紀錄短片精簡呈現。背景音樂的部份,我們也依據影片的調性做挑選。

「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專業能力,讓更多人可以看見這些故事。」

我們公司在工藝師、老師、社工與新住民上有長期的關注和製作拍攝,並希望透過我們的專業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,和所面臨的相關議題。

以縮時拍攝繪製草圖的情況
以縮時拍攝繪製成品的情景